健康讲堂

蒙医理论中的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是什么意思?

发布时间:2020-5-11    来源:天奇制药

    导读:蒙古医学中,有一些独特及很有特色的理论区别于中医,比较典型的是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及“三根”、“七素”理论。

    蒙医以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三根要素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、病理现象。所谓“赫依”,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,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都是“赫依”在发挥作用。凡是思维、语言、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,皆受“赫依”支配。如果“赫依”的功能失常。主要可以表现为神志异常、失眠、健忘、疲乏、眩晕、麻木、抽搐、瘫痪等脏腑功能减退等。“希拉”有火热之意,在脏腑中与胆的关系最为密切。机体的体温、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“希拉”发挥作用。“希拉”偏盛,是发生一切温热病的病理基础。如黄疸、口苦、吐酸、烦渴、神情狂躁等机能亢感的表现,都属于“希拉”的失常。“巴达干”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,具有寒性的特征。在生理情况下,“巴达干”能滋润皮肤,濡养组织器官、滑利关节,化为唾液、胃液、痰液等分泌物。“巴达干”的功能失调,除表现为一般寒性征象外,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,如浮肿、胸水、腹水、痰多、吐清水、妇女白带多等。

    此外,中医属于痰浊蒙蔽的嗜睡、痴呆及湿困脾胃的清化不良等病证,蒙医也属“巴达干”的病证范围。在生理情况下,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三者协调一致,保持相对平衡;如果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,则产生各种病理变化。若以“赫依”与“希拉”的关系失调为主,则产生阳热元盛一类病变;若以“赫依”与“巴达干”的关系失调为主,则出现阴寒及水液不化一类病变。

    蒙医学中的“赫依”含有气、风、神径、经络之意,属中性,助阳则阳盛,助阴则阴盛;“希拉”含有火、热、胆之意,属热性;“巴达干”含有津液、寒、痰之意,属寒性。实为人体之本基,概括为阴、阳、气。

    蒙医以“七素”(塔朱日)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。它是水谷精微(造明液体)、血、内、脂、骨、髓、精液统称为七要素。“赫依”、“希拉”、“巴达干”与“七素”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。

    蒙医的辩证方法主要有病周辩证、病位辩证及论病辩证等。此外,尚有探查性服药的辩证办法,多用于疑难病证。蒙医诊病中,很注重对患者粪、尿等排泄物的观察,从排泄物的色质、性状、气味等情况,判断病变的性质,提供诊断参数。

    施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、处方、手术等。蒙医有清、解、温、补、和、汗、吐、下、静、养十洁;还有燥“希拉·乌素”(黄水),杀“粘”(病菌、病毒),导热、升温等独特的治疗法则。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。蒙医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环境,生活习俗与疾病的关系。特别是蒙古民族以肉良、乳食、炒米为主食,消化道疾病为多见,故蒙医认为胃为人体后天之本,饮食起居适宜尤为重要。在诊治内科疾病首要注意消化系统有无异常,新陈代谢有无障碍,把提高胃肠消化吸收功能,放在治疗的首位。因此,蒙医对于胃肠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疗效。

    除此,尚论“脏腑说”、“白脉说”、“黑脉说”、“四季发病规律”、“南北人群发病差异”,以及瘟疫、热病的独特诊治、理论学说等等。指导着蒙医临床实践。